主要作品
參演電影
上映時間 | 劇名 | 扮演角色 | 導演 | 合作演員 |
2013 | 中國檢察官 | |||
2012 | 許海峰的槍 | 王放放 | 李東學 | |
2011 | 山東兄弟 | 高一功 | 鮑國安 | |
2010 | 王進喜 | 尹力 | 吳剛 | |
2010 | 掘井 | 盧學平 | 劉一江 | |
2010 | 這樣一位將軍/甘祖昌將軍 | 高一功 | 遲蓬 | |
2010 | 秋風行動 | 潘鏡丞 | 麻維江 | |
2009 | 我的中國芯 | 李威 | 劉鈞 | |
2007 | 非完美交易 | 王博韜 | 傅沖 | |
2002 | 生死抉擇II | |||
1994 | 冼星海 | 王亨里 | 哈斯高娃 | |
1993 | 衝出死亡營 | 王亨里 | 趙小銳 | |
1992 | 開採太陽 | 王志剛 | 孫羽 | 段岫 |
1989 | 死神,最後一張王牌 | 周煒 | 辛欣 | |
1988 | 戴勳章的走私犯 | 董子銘 | 朱鼎玉 | 謝煒 |
1985 | 狼犬歷險記 | 牛伍 | 張輝 | 劉韞濤 |
參演電視劇
上映時間 | 劇名 | 扮演角色 | 導演 | 合作演員 |
2017 |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| 司馬防 | 張永新 | 吳秀波、劉濤、李晨 |
2011 | 和婆婆一起出嫁 | 秦毅 | 李小亭 | 丁柳元 |
2011 | 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二十年 | 趙爺爺 | 李炎 | 張鈞涵 |
2011 | 便衣支隊 | 吳湘 | 張多福 | 賈乃亮 |
2011 | 大清鹽商 | 韓曉軍 | 張嘉譯 | |
2010 | 懺悔 | 耿兆琪 | 彭軍 | 賈一平 |
2010 | 牛鐵漢和他的兒女們 | 鄭泉寶 | 姚晨 | |
2010 | 風雨沙坡頭 | 李偉雄 | 何濤 | 丁海峰 |
2010 | 天敵 | 楊季平 | 徐紀周 | 王雷 |
2009 | 最後的99天 | 徐傑生 | 汪俊 | 張涵予 |
2009 | 陝北漢子 | 錢縣令 | 谷錦雲 | 侯勇 |
2009 | 生死追捕 | 李順 | 王連平 | 李士溪 |
2008 | 老柿子樹 | 谷錦雲 | 韓福利 | |
2008 | 軍營芝麻官 | 章老師 | 何濤 | 郭達 |
2007 | 天嘯 | 谷錦雲 | 邵兵 | |
2007 | 特戰DR師/青春正步走 | 梅教授 | 王連平 | 陳剛 |
2007 | 跤王 | 劉七爺 | 少也 | 凌肅瀟 |
2007 | 在路上 | 谷錦雲 | 王姬 | |
2006 | 29天半/無間煉獄 | 夏森 | 李璐、梁國冠 | 吳若甫、吳秀波 |
2006 | 十月懷胎 | 項康顧 | 曹保平 | 牛莉 |
2006 | 天地糧人 | 曲正平 | 安建 | 李幼斌 |
2006 | 古鎮大河 | 陳家林 | 謝蘭 | |
2005 | 喋血滿洲/滿洲間諜 | 宮琦重夫 | 周煒 | 王菁華 |
2005 | 大宋提刑官 | 史文俊 | 闞衛平 | 何冰 |
2004 | 心理較量 | 田隊長 | 谷錦雲 | 王姬 |
2004 | 警察抓小偷/女公安局長 | 常青山 | 張國慶 | 柳淵 |
2004 | 羊城風暴 | 蔡曉晴 | 崔奕 | |
2004 | 我不是差等生 | 容校長 | 潘欣欣 | 唐靜、馮憲珍、肖輝 |
2004 | 你在微笑我卻哭了 | 沈錫良 | 馬儷文 | 高圓圓 |
2003 | 非常使命 | 方川岳 | 高狄 | 何賽飛 |
2003 | 紅絲帶 | 楊晶 | 席與立 | |
2002 | 雷霆出擊 | 張中一 | 曹培昌 | |
2001 | 火鳳凰 | 彭軍 | 劉曉慶 | |
2000 | 《突出重圍 | 范英明 | 舒崇福 | 杜雨露 |
2000 | 太平天國 | 楊秀清 | 陳家林 | 高蘭村 |
2000 | 文成公主 | 李道宗 | 蔡曉晴 | 曹穎 |
1998 | 亂世英豪/黑騎將軍/一代名將劉永福 | 劉永福 | 梁凱程 | 張詠 |
1996 | 張文祥刺馬/投名狀風雲 | |||
1995 | 絕密203 | 羅捷 | 陳寶國 | |
1995 | 遠東陰謀 | 陳家林 | 師小紅 | |
1992 | 新兒女英雄傳 | |||
1991 | 啊,崑崙 |
話劇
(按首映時間排)
年份 | 話劇名 |
2009 | 《知己》 |
2008 | 《生·活》 |
2007 | 《榆樹下的欲望》 |
2006 | 《有一種毒藥》 |
2004 | 《開市大吉》 |
2002 | 《足球俱樂部》 |
2001 | 《蔡文姬》 |
1996 | 《阮玲玉》 |
1996 | 《聖僧鳩摩羅什》 |
1994 | 《滿江紅》 |
1991 | 《莊稼漢》 |
1990 | 《暖冬》 |
1989 | 《曹植》 |
1989 | 《蛾》 |
1988 | 《安提戈涅》 |
1988 | 《桑樹坪紀事》 |
1988 | 《虎符》 |
1987 | 《哈姆萊特》 |
1985 | 《飛吧,海燕》 |
1984 | 《十五的月亮》 |
1983 | 《蒙蒙雨啊蒙蒙雨》 |
1982 | 《吉它輕輕彈》 |
1981 | 《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》 |
1980 | 《拳王》 |
1978 | 《保爾·柯察金》 |
1977 | 《救救她》 |
1973 | 《風華正茂》 |
電視紀錄片
年份 | 片名 | 角色 | 合作演員 |
2011 | 辛亥 | 張季鸞 | 濮存昕李洪濤丁志誠 |
其他
朗誦:電視劇《大宋提刑官》片尾曲《滿江紅》,《悲劇的誕生》(上)(下),《喜劇的誕生》
小品:1987年《雨巷》中飾失意青年
獎項榮譽
第七屆中國戲劇“梅花獎”
中國話劇“金獅獎”
首屆中央戲劇學院“學院獎”(表演獎)
馬來西亞文化部“94”國慶戲劇節紀念獎
電影《冼星海》獲第十九屆“大眾電影百花獎”最佳男主角提名
電影《冼星海》獲珠海電影節“小百花”最佳男主角獎
首屆全國電視小品大獎賽三等獎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
中國劇協黑龍江分會“榮譽獎”
首屆東北話劇節表演一等獎
首屆東北地區小品匯演個人優秀表演獎
第三屆黑龍江省文花創作大獎榮譽獎
黑龍江戲劇小品大賽導演一等獎
黑龍江省文化藝術事業“獎勵基金獎”
哈市藝術人員基本功大賽“一等獎”
哈市“十佳演員”稱號
第三屆哈市天鵝文藝大獎“優秀表演獎”
2012年第4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《鐵人王進喜》
情況介紹
成長曆程
1955年11月張志忠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,原以為可以長成一個京腔京韻的正宗北京人,可是,命運卻偏偏給張志忠的人生來了一個曲折前行。就在他不滿7歲那年,張志忠隨父母下放來到了哈爾濱。
兩個月後,張志忠該上國小了,太平區民樂國小———那是他度過六年小學生活的地方。
不長時間,這個從北京來的張志忠,不僅能說一口純正的東北口音的國語,還練就一身游泳的本領。
對於張志忠來說,生活在哈爾濱的36年時間裡,道里區給他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。
張志忠國小從太平區民樂國小畢業以後,中學就讀於太平區第十二中學,家裡也一直住在太平區,只是偶爾父母有時間,才帶他們幾個孩子到道里區去逛一逛。那時候在張志忠的印象當中,仿佛只有道里區、南崗區才是真正的哈爾濱市。因此,每次只要聽父母說要去道里、南崗,他的心裡就別提有多興奮了。
張志忠說,自從爸爸媽媽領著他們幾個孩子去過道里區、南崗區,他才知道城市原來是那個樣子的,幼小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嚮往。張志忠只要有機會回哈爾濱,無論多忙,他都要抽時間到中央大街走一走,他自己很詩意地總結說:“那不是在走路,而是在走過歷史!”是啊,他豈止是走過中央大街的歷史,他更是在用一種特殊的形式,走過自己成長的歷程,因為那條大街上也留下了他作為一個孩子的童年的歡樂與嚮往。
哈爾濱對張志忠來說,並不僅僅是一個曾經生活過的地方,那裡更是他事業走向成功的起點,用他自己的話說,那裡有無數個手把手教過他的老師與前輩。
1971年,張志忠從太平區第十二中學畢業後,憑藉自己的聰穎與天資,順利考入了哈爾濱話劇院。說起這個過程,張志忠說他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他的中學音樂老師孫淑筠,因為孫老師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啟蒙老師。那時候,孫老師拉著手風琴給他們上音樂課,而張志忠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,隨著孫老師悠揚的手風琴聲,張志忠賣力地唱著,集體唱完之後,孫老師讓小張志忠跟著伴奏獨自唱一遍。他唱完之後,教室里是掌聲一片。從那以後,孫老師推薦張志忠進了學校的宣傳隊。
不久,中學就要畢業了,當時哈爾濱話劇院演員彭玉的女兒和張志忠是同學,彭玉對這些孩子也很熟悉,知道他們要畢業了,彭玉就來問他:“志忠,你不考話劇院啊?”當時把張志忠就給問住了,自己能行嗎?
巧的是,孫淑筠老師的想法與彭玉不謀而合。彭玉親自為張志忠編排了一套節目,有朗誦、小品等,並一招一式地教給他,一點一滴地糾正他……張志忠說他是幸運的,因為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了這么多的好老師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排練,張志忠在話劇院的考試中毫不費力地就考取了。從此,他走上了自己心愛的舞台。剛到話劇院的時候,張志忠對自己的要求甚是嚴格,每天都在排練場練到深夜。可以說,張志忠今天憑藉自己的實力開拓出來的一片天地,與當年在哈爾濱話劇院練功房裡每一個夜晚的苦練密不可分,正是那時的一分分耕耘,才有今天的累累碩果。
哈爾濱話劇院在17年前排演了原創大型寫意話劇《蛾》,其演出形式的創造性和獨特的藝術想像力震動了全國演藝界。該劇在1989年獲得首屆東北地區話劇節優秀演出獎。編劇、導演、演員分別獲得全部的一等獎。而張志忠也因主演此劇於1990年獲得國家第七屆“梅花獎”。從那以後,張志忠在話劇舞台上一發而不可收,憑藉自己的實力出演了《救救她》、《保爾·柯察金》、《蔡文姬》、《虎符》等一大批劇目,獲得了很多的獎項。
張志忠在哈爾濱話劇院一共呆了28年,這28年既是他事業起步的階段,也是他事業走向顛峰的時期。他記得曾經在那裡度過的日日夜夜,記得那裡每一位幫助過他的師長與同行們……
作品介紹
《太平天國》
扮演楊秀清是張志忠從藝以來接到的最重要的角色,為此,他苦做案頭工作。張志忠說,他眼裡的楊秀清是一個出身低微卻天資聰穎、智計深沉的人,他指揮打仗往往與古兵法不謀而合,而且很能治理朝政。為了演繹好這一人物,張志忠採用了“冷處理”的辦法:面部表情冷峻、說話節奏沉穩、手勢富有力度,顯示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。
《天嘯》
在電視劇《天嘯》中,張志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粗中有細、有勇有謀、敢作敢當的軍人形象。為了塑造好這個人物,從開機到關機,他整整75天沒有睡好一個安穩覺,常常是夜不能寢,半夜三更爬起來研讀劇本。他說,他過去也演過部隊領導,但真正讓他領銜主演部隊領導的戲,這還是第一次,尤其是五、六十年代軍人的戲。他反覆對那個時期人物的思想、行為,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進行揣摩。為此,他每天除了進現場演戲,只要有空隙時間,他都是在研讀劇本,找出每場戲的戲核和人物關係的連結點,並將自己對每場戲的心得看法,詳細記在劇本空欄中,真正用心、用功去演這個人物。
《天地糧人》
一貫以“硬漢”形象示人的張志忠,堪稱性格派的代表,此次他在《天地糧人》中扮演憑藉妻子娘家的高官背景,順利當上副省長的曲正平,然而政見上的迥異,使得他與好友高遠分道揚鑣,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。具有豐富表演經歷的他,將掙扎於情感和利慾的人物性格刻畫得逼真動人。
《在路上》
這是一部展示內審人風采的長篇電視連續劇,主人公內部審計部部長——田浩然,憑著深厚的專業知識、踏實深入的工作作風,把堅守原則看作比生命還重要。從選項、立項,風險預測上層層把關,將兼併的企業重新整合、打造,不斷給天海集團注入新的新鮮血液,贏得了龍城市委市政府、集團董事會的高度讚揚,更使他的老上級董事長孟顯龍對他刮目相看,給他及他的內審部門一把尚方寶劍——內審報告對集團所有項目都有一票決定權。看完此劇,對田浩然的人品和堅守原則的態度很是讚賞,同時對他能有那樣的審計環境而欣慰。
《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》
該劇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,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,
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。張志忠在劇中飾演性格耿直公正的司馬防,
司馬懿之父。
創作札記
舞台,永遠駐守的家園
————“高希天”創作日記
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排練場,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親切感。一切似乎都是那樣的熟悉,猶如骨髓配型成功一樣百分百的吻合,好像一下子就融入了進去。望著每一塊布景、每一件道具及每一位合作者,我這位曾經視舞台藝術如生命、被中戲的同學戲稱為“戲癌”,而如今卻對舞台表現出一種冷漠態度的“遊子”,被感動了,我回來了。
回來了,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排練場……
每日早早來到排練場,一個人靜靜地,一支煙,一杯茶,細細揣摩昨日已排過的段落和即將排練的下一場。一句台詞翻來覆去地誦讀,找到它最好的、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和感覺。一段戲拿出幾套方案反覆與導演斟酌。我興奮、我更激動,因為我又重新站在舞台上主宰自己所飾人物的命運了。這就是話劇呀!它不會有拍影視“一條兒過”留下的遺憾。這就是舞台吸引我的無窮魅力。
只有話劇才會給你這樣的時間和空間,允許你將一句台詞,一段戲掰開了揉碎了去斟酌、推敲、探討、爭論。對手與對手之間,你來我往,你傳達給我一個信息,我將如何準確接受;再如何恰到好處地反饋回去,像“推手”一樣絲絲入扣,一環套一環,其過程真是美妙至極。
在平庸和粗俗的深處發掘詩情畫意
————《榆樹下欲望》創作心得
我首先是要感謝偉大的劇作家——尤金·奧尼爾先生為我們留下了《榆樹下的欲望》這部震撼人心的不朽劇作,才得以使我們這些中國的“戲劇人”能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有機會重新演繹這部“人間悲劇”。
這次塑造的《榆樹下的欲望》中凱伯特形象,也同樣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。這個無數偉大演員塑造過的“父親”形象,我該怎么演?我將如何去塑造?
絕不去重複上一個,始終是我追求的目標!
最終,我把凱伯特定位在:一個國王、一個嚴夫嚴父、一個孤獨可悲的老人。
我演吳兆騫
吳兆騫形象的塑造
此次參與郭啟宏先生花費近三十年之心血而鑄成的力作《知己》的創作,實乃我人生的大幸事。能塑造一位清代文人形象,正是我夢寐以求的。毫無疑問,最終目的是“不但要儘可能完美的完成人物塑造”,而且一定要超越前一個。清朝戲,自己除了在影視劇中接觸過外,在舞台上完整地上演一出清代人間悲喜大戲尚屬首次。
初始,可以說心中無底。無數的未知在前面等著我。全新的人物,全新的年代,全新的劇本,全新的導演構思,未來的演出是一個什麼樣子——不知道。
於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,認真研讀劇本,把初讀劇本當作一頓饕餮大餐,細嚼慢咽,反覆品味。因為這是一個在創作中不可小覷、十分重要的環節。
記得在哈爾濱話劇院學員班的時候,我的恩師高嵐先生就曾告誡我們:“第一次讀劇本,一定要選擇一個安靜的時刻,要認真閱讀,一氣呵成,並記錄下自己真實的感受。”我牢牢記住了這些話並沿用至今。歷經幾十年的表演經驗方體味出其中的奧妙,體味到“初讀”的無窮力量。
演出中,觀眾首先看到的是流放之前的吳兆騫。此時的他狂傲不羈,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。在小茶館裡引經據典、出口成詩。我緊緊抓住這些特徵,把他的風采展現出來,與第三階段的“回歸”形成強烈對比,從而引起觀眾最後的反思。
婚姻生活
北京人習慣把家中最小的孩子叫做“老疙瘩”,張志忠和夫人張秋萍,結婚前在各自的家中都是“老疙瘩”,從小就習慣了享受父母及哥哥姐姐們的照顧,從沒為家務事操過什麼心。就連籌備結婚這么大的事,都是兩家四位爸爸媽媽以及所有哥哥姐姐們包辦了所有的事情,新郎新娘只是在做新衣的時候自己走了一趟,因為量體裁衣這事別人替代不了。
兩個“老疙瘩”成為一家人後,仍與父母同住,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。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,張志忠和張秋萍在事業上比翼雙飛。1986年,張志忠考進中央戲劇學院,次年,張秋萍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化妝。夫妻倆當年所在的哈爾濱話劇院排演的話劇《蛾》在匯演中榮獲一等獎,張志忠獲表演一等獎,張秋萍獲得造型設計大獎。在哈爾濱文化系統組織的基本功考核比賽中,張秋萍為丈夫設計了偉人列寧的造型,以此肖像妝再獲一等獎。張志忠更是劇院的台柱子,第一個挑大樑的戲就是在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中,一個人飾演從少年到雙目失明的保爾·柯察金,並曾因《蛾》劇榮獲戲劇表演的最高獎項——梅花獎。可是,家中的一場變故促使張秋萍很快轉變了自己的生活重心……
有了自己的兒子後,他們把孩子交給秋萍的媽媽照看,倆人依然一心奔事業。那一年夫婦倆隨劇院出國演出,從新加坡演到馬來西亞,一去就是半年。就在他們回到哈爾濱的當天晚上,秋萍的媽媽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,並且再也沒從醫院出來,28天后,媽媽永遠離開了他們。張秋萍在難過之餘頗感內疚,媽媽是為了咱們的兒子累病的,我們太忽略老人的健康了,如果我們不下力氣把兒子培養好,實在對不起故去的母親。從此秋萍痛下決心,除每天認真做好本職工作,此外的事情一概不接,她要像母親一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家裡,放在兒子身上。
兩個“老疙瘩”終於開始不依賴別人,自己過日子了。可這談何容易啊!天天都要做飯,可張志忠連煤氣罐怎么換都不知道;火牆裡邊堵了,滿屋子冒煙,明知道應該去掏,可就不知道該捅開哪塊磚去掏。結果,那火牆被他捅得到處是洞,像是個篩子……兒子就更不讓他們省心了,小時候老生病,還淘氣,經常會出點小狀況。有一回張志忠下班回家一進門,見妻子兒子正抱頭痛哭,他嚇了一跳,忙問原由。原來是兒子跟同學悠鐵門玩,被鐵門打在臉上,把兩顆剛剛換好長齊的門牙齊刷刷震掉了。聽完兒子的描述,張志忠只問了兩個字:牙呢?話音未落,他跳起身就往外跑……
說起張志忠的兒子,那可是爸爸媽媽的“金疙瘩”。他是當年北京四中的狀元,全北京的高考榜眼,一舉考上了清華大學。更重要的是,孩子不光學習成績優秀,還逐漸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。開始讀研究生課程後,又積極競選了學生會副主席,他想利用做社會工作的機會,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人際交往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。
天下的父母,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成材,成為一個善良聰明、好學進取、對社會有益的人。而天下的父母,哪一個是生來就有培養教育孩子的經驗呢?何況張志忠夫婦這對“老疙瘩”,曾幾何時,他們自己的生活還不能自理呢。說是教育孩子,其實也是教育自己,他們在和孩子同時成長。